感與知的間隙:文字如何在作品中創造距離
文字如何能引導觀者啟動特定思緒狀態,以一種反身性的姿態,使觀者體驗差異化的自我?發話者「我」與對話對象「你」,在什麼樣的情境下,可以跟觀者的自我產生交疊,使其將自身想像為說話者、成為文字腳本中的角色之一,而不只是被動的聆聽者,內容的傳達則成為其次?…
文字如何能引導觀者啟動特定思緒狀態,以一種反身性的姿態,使觀者體驗差異化的自我?發話者「我」與對話對象「你」,在什麼樣的情境下,可以跟觀者的自我產生交疊,使其將自身想像為說話者、成為文字腳本中的角色之一,而不只是被動的聆聽者,內容的傳達則成為其次?…
在這檔展覽中,兩位創作者看似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狀態,但卻分別透過時間與空間,來辯證「動」與「靜」之間的關係。…
一個總是不滿足於當下的創作者,試圖為他鍾愛的(記憶中的或想像中的)物件們在空間中給予時間的厚度,透過註釋般的間接補述而非再現,一一賦予只存在想像中的過去或未來。…
你有沒有做過重生的夢? 夢見自己再也不是原來的自己,枕邊睡了不同的人,原本的傷痕雖然還記得,卻再也沒有任何重量了?…
在李亦凡的《Rewiring》中,執行日常的機器生命體成為人存在的隱喻。而隨時隨地都在觀看影像的世界,在這作品中似乎已不復在⋯⋯…